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中,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輝煌成就,其奧秘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黨建智慧。
黨建智慧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建設上的創造思維能力,它集中體現我們黨在解決自身建設問題上的創見。黨的自身建設歷來關系重大、決定全局,這需要大智慧。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中,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輝煌成就,其奧秘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黨建智慧。
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智慧
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是黨的建設諸要素及其配置狀態的總體表現,它是黨的建設戰略規劃的起點,關系黨的建設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智慧創見。從總體布局上看,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經歷了一個接續發展的演進過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主要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的總體布局。以此為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制度建設、紀律建設等相繼被納入總體布局,最終形成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等方面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這是從整體性和系統性上對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全新創見。從總體布局中各要素的關系來看,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居于首位,起統領作用,這是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是其首要任務,這是從基礎性、第一步的作用上賦予其新功能。紀律建設為黨的其他各項建設提供規范和保障,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從管黨治黨的治本之策上定位的。在其他要素中,組織建設是保證,作風建設事關黨的形象,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全過程,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黨的各項建設都相對獨立地發揮各自的作用,同時它們又相互支撐、相互貫通,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黨的理論武裝的智慧
一個政黨以什么樣的思想作為指導思想,不僅是這個政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而且還是這個政黨保持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如何解決政黨的理論武裝問題,彰顯了這個政黨在思想建設上的智慧。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解決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思想建黨問題上,彰顯出黨建智慧。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無產階級思想與農民、小資產階級思想”這個黨的思想建設最突出的矛盾問題,提出了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這一智慧創見,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面對黨長期執政和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執政,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變化對思想建黨的新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建黨上接續奮斗,又提出一系列思想建黨的智慧創見。如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接續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不斷推進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又如提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思想建設從“放在首位”到“基礎性建設”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不斷豐富的黨建智慧。這里的“基礎性”,揭示了思想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新功能定位,強調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第一步,其作用在于夯基壘臺、強基固本,思想建設這個基礎沒打牢,就會影響黨的其他方面的建設。
黨的發展動力的智慧
一個政黨如何解決自身的發展動力問題,關系到這個政黨的生死存亡,這需要大智慧。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百年輝煌,是因為我們黨找到了自身的發展動力。一是我們黨確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為人民謀幸福,系統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它促使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而為民族謀復興,則系統回答了中華民族向何處去、我們要干什么的問題,它促使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斗目標。“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的期盼、民族的向往以及對世界的責任融為一體,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行。二是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百年以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奮斗歷程中,為什么能在與各種政治力量反復比較中成為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為什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始終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始終保持了強大的糾錯能力,能夠勇于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病癥,不斷推進自身問題的解決,這是世界任何其他政黨不曾擁有的獨特智慧。三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從嚴管黨治黨,正風反腐。自政黨產生以來,如何管黨治黨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共產黨百年來,一方面我們黨相繼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等智慧創見,特別是創造性地提出“制度治黨”,強調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另一方面我們黨把腐敗看作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對腐敗問題零容忍,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地“打虎”“拍蠅”“獵狐”,激濁揚清、固本培元,不斷推進反腐敗斗爭。
黨的組織保證的智慧
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視組織建設問題,始終把“組織”作為“最重要的武器”,認為“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就無所不能”,否則“一事無成”。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思想的中國化,獨創性地把黨的組織路線歷史地推進到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黨的全面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一是確立和發展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從黨的五大首次使用“民主集中制”概念,并把它確定為黨的組織原則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發展民主集中制原則,成為黨的組織優勢及其與其他政黨相區別的重要標志。二是形成了嚴密的組織體系。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和力量所在。我們黨重視組織體系建設,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并通過這個堅強組織體系實現黨的全面領導,使黨的全面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是我們黨的獨特的組織智慧。三是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我們黨的百年發展史證明,“從組織上鞏固黨,為政治路線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是黨的建設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組織路線對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是強調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馬克思主義政黨高度重視黨的紀律建設,強調必須有“鐵的紀律”,才能成為一個“有成效的和堅強的組織”,否則黨的組織將變成一盤散沙,“一事無成”。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證明,紀律嚴明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紀律建設看作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強調用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這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是第一次。
黨的作風建設的智慧
黨的作風是指黨的性質、宗旨在黨的活動中的表現,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更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環節,需要大智慧。一是接續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前進提供重要保障。黨風概念最早由毛澤東同志提出,1942年他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闡明了黨風的含義。1945年他在黨的七大上進一步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并把這種“新的工作作風”稱之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評,這是我們黨同其他政黨相區別的顯著標志。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更是強調要“堅決搞好黨風”,否則就會出“大大小小的亂子”。他從制度建設的高度提出,“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全面從嚴治黨,集中解決了黨內存在的各種作風問題,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二是正確處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黨群關系,尤其是政黨執政后的黨群關系,需要智慧。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始終重視黨群關系,我們黨曾把黨群關系比喻為種子和土地的關系、魚和水的關系等,最終確定為血肉關系;提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強調我們黨不僅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還要服務人民;強調加強作風建設,必須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通過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來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三是強調作風建設永遠沒有休止符。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優良作風的形成不可能一勞永逸,不良作風的克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地抓作風建設,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總之,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智慧,集中解決了黨的建設所涉及的領域和方面以及它們在黨的建設中的地位問題。只有適時創建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才能不斷提升黨的建設質量。黨的理論武裝的智慧,集中解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共產黨就能堅強有力,無往不勝。黨的發展動力的智慧,集中解決了中國共產黨自身如何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共產黨就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組織保證的智慧,集中解決了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展的力量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共產黨就有力量。黨的作風建設的智慧,集中解決了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形象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共產黨就能贏得人心,形塑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