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應用的不斷普及,大數據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大數據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具有巨大產業發展潛力和廣泛應用前景。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溫顯來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與傳統金融、醫療、教育、交通、專業服務等行業深度融合,但目前在大數據的發展和運用方面,仍然面臨著基礎數據分散、封閉,使用機制缺乏,數據價值挖掘不充分等問題,技術和應用均有待提升。而政府等機構還沒有習慣運用大數據技術作為自己的管理利器,政府大數據的開放使用不明確、不充分導致數據利用價值不高“。
為進一步推進政府大數據的應用,更好地運用大數據促進地方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溫顯來提出:
要加強省級數據的整合,統一開發、綜合利用。成立統一的數據平臺,整合各省級大數據資源。大數據的應用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形成“數據的合力”,政府作為公共數據的核心生產者和擁有者,要積極開發利用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高度重視和統籌規劃,加快成立統一的開發和利用平臺,建立健全大數據技術標準、分類標準和數據標準,有效整合全省大數據資源,組織推動數據應用的發展。
要加快推進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步伐、鼓勵民間、政府部門開放大數據。企業是大數據利用的先行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同時也是大數據戰略主要的踐行者,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事數據生產、分析、交換,還衍生出很多的數據整合、數據整理挖掘及數據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嘗試和應用等。然而,他們雖有技術實力,但面臨著無數據可用的局面。所以,政府要向企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放共享數據,要盡快組建政府、行業、企業不同層面的共享數據庫,先開放政府相關公共數據資源,逐步形成層次豐富的大數據資源池。政府與企業加強合作,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益和效率,同時也解決了政府數據部門有數據無技術的狀況,最大化數據的價值。二者協同發展,共同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要規劃建立財政大數據體系,讓大數據服務于財政決策與公眾參與,運用大數據實現財政的有效監管,科學評價績效考核,打造“智慧財政”。隨著政府財稅改革和政府數字化的不斷推進,各類數據不斷向財政部門不斷集中,政府財政部門正日益成為“天然的數據中心”,要規劃建立財政大數據體系,加快財政數據資源的挖掘利用,提升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的綜合能力,使數據成為財政管理、財政改革、政策設計的現實基礎;通過財政大數據推動指標管理、集中支付、預算執行動態監測、財務審核、專項資金監督檢查等信息聯動整合,強化動態數據監測分析,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高效實用,提高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
要規劃建立大數據產業,明確責任和目標,推廣大數據應用,增強公眾“數商”。包括大數據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機制,推進相關基礎數據庫及數據中心建設,明確相關激勵政策,并制定數據隱私保護政策及數據標準規劃。公眾的“數商”急待增強,要讓公眾意識到數據對于生活產生的影響,要給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進行灌輸,引導他們維護數據、利用數據。
要加強應用,養成政府運用大數據的思維。政府可通過大數據掌握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現精準招商引資,通過大數據動態監測政策落地情況,產業發展情況等。尤其是地方金融風險的防控方面,監管機構要提高主動防范能力,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單純依賴傳統的定期檢查等方式是難以實現的,而基于大數據的科技服務為其提供了可行手段,極大提高監管部門的主動監控與快速響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