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全新的社區管理理念,“智慧社區”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它通過利用各種智能技術和方式,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資源,為居民提供政務、商務、娛樂、教育、醫護及生活互助等多種便捷服務。多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大力倡導“智慧社區”建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引導和支持的文件,積極引導推進各地智慧社區建設。
對于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商而言,在制定一套智慧社區方案之前,首先需要理清智慧社區建設的核心用戶需求以明確建設目的,即遵循“誰在用&誰付錢”這個原則,目前智慧社區主要有來自這三方面的訴求:首先是房地產商和物業(付錢方),主要以滿足社區高效管理,降低運維成本為訴求;第二是來自業主(使用者),這類最終用戶主要的需求在于構建起一個舒適便捷的社區環境;第三是來自政府、公安、街道社區等管理部門,主要以構建安全、治理、惠民于一體的社區治理體系為核心訴求。
這三大方面的訴求綜合考慮起來,可以看出智慧社區建設并不會僅是單一的項目建設,而是要搭建起一套集生活服務、物業管理、社會綜治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管理部門、物業單位及廣大居民提供多方位的服務。
從用戶思維出發 滿足多方需求
伴隨著全國各地政府部門對智慧社區項目的大力推進,智慧社區這座“富礦”也吸引著多方力量在此角逐,這其中的參與角色包含著各類硬件設備廠商及軟件平臺服務商,還有多家房地產商攜手人工智能企業、互聯網科技公司或智能家電企業,多方合力共同拓展智慧社區這一應用場景。
縱觀現階段的智慧社區方案,由于需求的集中性引導,可以看出各廠家的方案在大方向上大同小異。如何做到讓用戶樂意買單,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要以用戶思維真正解決問題。
比如從物業管理的需求著手,系統方案則要重點凸顯在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滿意度和提高物業費收繳率等方面。首先是人力的管理,如何通過人員高效調配,減少保安、保潔數量;二是收繳費管理,通過平臺發送賬單、提醒等功能,督促業主在線繳費;三是設備的管理與維護,通過遠程自診斷設備的運行或工作狀態,減少維護成本;四是人行/車行的管理,實現內部人員/車輛無感通行,使社區出入口通暢無阻。
而要實現這一系列的應用功能,不僅要完善社區的各類硬件基礎設施和系統,同時廠商也需要開發適用的智慧社區軟件系統應用。
從實際業務應用需求出發,搭建起一套綜合性的集成管理平臺。比如從樓宇對講企業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對講、人行、車行等產品與第三方硬件產品對接,同時打通第三方生態平臺,形成一個安全便捷的生態系統。而圍繞著這樣一套集成管理平臺系統,廠家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需求,通過獨立部署或租賃、代運營等多種靈活的商業模式為社區用戶提供系列產品與服務。
相較于傳統安防領域的項目模式而言,進入到智能化時代,軟件一體的服務模式正逐步取代了原本純硬件的銷售方式,用戶端對于軟件應用的關注度和需求度也在不斷提升,希望借助集成管理平臺實現項目后期運營和維保。在這方面,冠林的解決方案就是以技術架構為“底座”,業務應用為“積木”,通過預制化的系統底座、標準化的基礎數據、模塊化的業務服務、智能化的資源分析等多個方面,按需組合搭建,從而不斷滿足智慧社區產品和方案的迭代更新。
新老智慧社區建設方案需因地制宜
從近些年國內的智慧社區建設情況來看,智慧社區建設對象既包括老舊小區的智能化改造升級,也包含大型地產或物業集團新建的智慧小區或智慧公寓等。因此在考慮社區的智慧化升級改造的過程中,既有面向政府的社區治理和公共安全管理需求,也有面向民生的智慧化公共服務需求,同時針對物業或地產商還有提升管理與智慧化服務的體驗要求。當然,對于老舊小區及新建社區的智慧社區建設方案的制定,也需因地制宜,以社區的核心需求為主。
現階段老舊小區改造一般是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推動下進行,改造方向集中在對社區水、電、氣、照明、綠化、道路、圍墻等基礎設施升級和社區安防系統的完善方面。其中,安防系統的完善不僅要滿足基礎的社區安全管理,同時還要考慮到物業管理及便民服務,因此主要集中在對人員出入管理和車輛管理以及監控方面進行智能升級。在這方面,冠林主要以降低成本,方便實施為主,盡量通過4G、Wi-Fi、NB-IoT等成熟的技術實現智能化升級,同時平臺打通并預留與政府、公安等信息平臺相對接的功能。
而新建小區智能化升級一般是以房地產商或物業需要提升智慧化服務體驗和物業管理需求為主導,因此在廠家在方案設計上更推薦相對完整的系統配套,同時提供整體社區運營平臺,以模塊化的部署方式,滿足當前階段及未來智能化升級的需求,從而幫助房地產商增加亮點、賣點,提升樓盤的整體品質,助力社區居民生活體驗感升級。
智慧社區建設趨勢性展望
在智慧城市建設浪潮的推動之下,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單元無疑是頗具潛力的可實現各類創新技術落地應用的一大應用場景。當下在用戶需求和廠商的積極探索之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乃至5G等前沿技術紛紛在智慧社區領域展開相關應用。除了最為典型的用于社區人/車通行的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技術之外,基于物聯網、各類傳感器技術的智能井蓋、智能燈桿、智能垃圾桶、智能快遞柜等系列產品也相繼落地到智慧社區當中。而當接入小區的終端類型和設備數量越來越多時,越來越需要一個綜合的管理平臺,將這些獨立的系統集成在一個高效的系統中,而大數據的進一步匯聚和利用,將會驅使更多的落地應用,從而使社區更智慧。
技術變現為大眾生活賦能,伴隨著社區的智能化升級,以社區為核心,圍繞著社區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新興商機也在不斷衍生。比如物業在智慧社區方面做好可以實現運營增值。通過將小區周邊超市、衣食住行等各類消費商戶進行整合,實現最后一公里生活圈的打通,從而為業主提供精準服務,營造更加便捷的社區環境。另外,智慧社區還可接入醫療管理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系統,從而實現分級診療,手機在線預約,家庭醫生專業保障等服務。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社區必然成為商家必爭的最后一塊陣地,是用戶連接智慧城市的三通點,同時伴隨著各類商家的平臺資源不斷整合,支付方式不斷完善以及物流配送日趨便捷,將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打通,購物、教育、醫療、家政等各類社區外的服務將延伸到社區每一個家庭,其中會衍生出無數的創新服務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