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失能老年人超過千萬的國家。高齡、失能、空巢和獨居老人的醫療護理和生活支援是當前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及養老事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直接影響著我國一億多戶家庭。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及家庭結構的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養老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我國老年人日益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而另一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大幅提升,也大大的刺激了養老領域的發展,當前養老行業可謂是百花齊放,各種養老模式層出不窮。
其中基于傳統社區養老模式,衍生出很多創新模式。接下來,本文藍智慧養老小編為大家介紹國內目前常見的幾類社區養老模式。
一、互助型養老模式
互助養老是指居民互相幫扶和慰藉,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社區建立聯系制度,幫助社區內空巢老人結對子,采取“一幫一”或“一幫多”的互助模式。
以社區為依托,將生活在社區內、具有專業特長、熱心公益活動的健康老人組織起來成立老年互助社,老人們可以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等多種場合實現各種形式的互助。
互助養老具有靈活性、多樣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滿足了老年人對家庭、朋友和社區鄰里的依戀,高效利用和發揮了家庭和社區的養老功能。互助型養老模式是積極老齡化的重要表現,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重要途徑。
在我國養老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互助型養老通過以老幫老、以老養老,為創新養老模式、打造多元化養老格局奠定基礎。
二、資源整合式養老服務模式
資源整合式養老模式是以社區為載體,以資源、功能和多元的運作方式進行整合為理念,通過競爭機制在社區內整合一個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方式,加入周邊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就近養老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資源整合式養老模式下的養護中心一般設立于社區,擁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可以采用多種運營模式,如政府托底購買服務、社區完善服務功能等,通過日托、助餐等方式,輻射到社區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的需求。
資源整合式養老模式致力于營造出“養老不離家”的新模式,其突出優勢在于其規模小、靈活性高、對位置要求低、易布點且對社區日常生活影響弱;資金需求小,管理相對簡單,運營要求較低,在推廣方面可復制性強。
三、三方互通式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三方互通式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是指物業企業通過與業主、業主委員會簽訂養老服務協議,向業主提供養老特約服務及綜合服務,在促進物業服務升級的同時,又保證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的落實。
它以社區委員會為中心,以業主委員會為根本,以物業為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物業一線服務作用,體現三方合力優勢作用。
物業服務企業具有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地緣優勢,熟悉社區養老服務對象,方便利用物業共用空間和設施。此外,員工隊伍穩定和全天候的管理服務,能夠保證社區養老服務的即時性、連續性。
物業具有成熟的社區服務平臺,如有些物業構建了“互聯網+”模式,手機APP、物聯網已成為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的支撐,可以結合現有的社區配套服務體系,整合相關資源,為小區業主提供養老服務。
業主委員會提供養老服務設施的硬件基礎;政府以采購服務的方式,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物業提供人力與服務支持,社區委員會和業主大會進行指導監督,保證了社區養老服務切實可行,有利于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推動。
四、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政府購買服務是指政府將由自身承擔的、為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或街道、社區來完成,并建立定期提供服務產品的合約,由該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產品,政府按照一定的標準評估履約情況來支付服務費用。目前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類是政府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由其向享受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老人提供特定時間和特定服務的服務;
第二類是采用養老代幣券、服務券的形式,由老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到中心或特定機構自主選擇服務時間和服務內容。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既是鞏固居家養老基礎性地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是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化發展的創新,值得推廣和普及。
五、PPP模式
PP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針對不同的養老服務項目,選擇不同的運營模式。如由政府將養老設施,通過委托、承包等方式交由社會力量承辦,期滿后再將養老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PPP模式可以較好地吸引社會資本,將政府公共財政資本與社會資本結合在一起,拓展資金來源。同時該模式能夠綜合政府與民營企業的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六、智慧養老模式
智慧養老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搭建起信息資源集聚的平臺,提供給需要養老服務的老年人以廣泛支持。智慧養老加強了養老服務信息化管理這一創新理念,使得養老服務的信息、組織資源充分整合,社會支持更有效地匯聚。
智慧養老將分散的養老服務機構聯合起來,構建智慧養老服務云平臺,從而形成一個虛擬的大社區。可使老人獲得更加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還可使政府部門更好地進行養老機構建設規劃。
智能社區還能通過高效的通訊網絡、便捷的操作縮短老年人與社會的距離,更多地參與社會交流。這不僅是對老年人和網絡的彌合、強化甚至重構,更是一種創新的社會網絡。
七、“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是在居民中倡導為老年人提供義務服務,然后將自己的服務時間像儲蓄一樣存儲起來,待服務者將來老了之后,在自身需要時便可支取同樣的服務來幫助自。“時間儲蓄”所包含的潛在價值對我國老年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乃至社會發展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以“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方式提供助老服務,不僅能使年輕人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而且今后這些儲蓄就成為了養老的“本錢”。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形成幫助別人就是關懷自己的社會長效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