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一、鄉村振興概述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但大部分農村基礎比較薄弱,水、電、路等條件差,發展的任務很艱巨,困難和挑戰還很多。面臨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困境,更多地方由于丘陵、山地較多,發展水平與其他地方還有更大差距。
二、鄉村振興的關鍵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發展,產業跨越式發展將成為鄉村振興新的突破點。各地要結合本土鄉情村情做出亮點和特色,而特色就是長處、就是優勢、就是競爭力。只有把農業產業做出了特色,才能真正讓自己的產品走出去;
產業跨越式發展”并不是要逾越某個發展階段,而是要善于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的成功經驗,發揮本地具有特色的后發優勢,用較短時間走完發達地區用較長時間走過的路。這對鄉村振興很有指導意義,也很鼓舞民心。
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轉變思想觀念。思想要有新解放、觀念要有新轉變,一是確立鄉村“不進則退、小進慢進也是退”的觀念。鄉村地區如果僅僅循規蹈矩,以常規發展思路走下去,只會與發達地區進一步拉開差距,發展快,問題就解決得快,發展慢,問題就積累得多,所以必須加快振興發展。二是確立“跨越式發展、趕超型發展”的觀念。按照古人“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的思路,把眼光放得遠一些,目標定得高一些,有干大事的氣魄、創大業的膽識、謀求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三是確立“大轉折孕育大機遇、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意識,既要對外開放,又要對內開放;既要“引資進村”,又要“借船出海”,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三、實現鄉村振興、跨越式發展要把握好四個關系原則
一是把握好加快鄉村振興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二是把握好鄉村振興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三是把握好堅持自主振興與爭取外部支持的關系,四是把握好鄉村振興圍繞中心與強化核心的關系。
把握好鄉村振興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兩山論”。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很多鄉村生態良好,有些山區更具有獨特優勢。我們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特色振興優勢,依靠綠水青山,求得金山銀山。即保護青山綠水不是不發展,而是要更好地發展,實現有機統一;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要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保護好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一方青山綠水就是振興發展。
把握好鄉村振興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即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問題。鄉村要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改善農村環境,包括交通環境、生活環境,做到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環境美化。二是大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包括一些服務設施,醫療、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推動醫療、教育向農村延伸。三是大力培養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
把握好堅持自主振興與爭取外部支持的關系,就是要求各個鄉村根據自身條件首先立足于自身實現發展。鄉村要增強造血機能,樹立自強不息觀念,打破封閉意識、小農意識、邊緣意識,堅持自立自強。不能有消極的等靠要思想,總想著等政府救助幫扶,要錢要項目,要政策支持。
把握好鄉村振興圍繞中心與強化核心的關系,就是要在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這個中心不動搖的同時,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動員廣大群眾,激發干部群眾創業的熱情。
四、鄉村振興的方法
各個地區、鄉村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振興道路。
一是要組織振興,要選拔一批有鄉村情懷,一心為民的有能力的帶頭人,成立干事創業的村的領導班子,帶著知識、想法和路子帶領群眾發展致富。從調查的農村情況看,凡是村班子團結合作、帶頭人能力強,村發展就快,反之,經濟發展慢、矛盾糾紛多。
二是要制定傾斜政策,引進人才,振興三農、人才興、事業興,農村發展離不開各方面人才。各級政府要出臺一些扶助農業發展、人才引進的政策,鼓勵人才向三農流動;或者招募運營團隊,打造鄉村振興先行村。鄉村振興人才或運營團隊需與當地鄉鎮(街道)和村集體洽談合作意向,雙方自愿簽約,負責旅游產品打造、市場營銷等整村運營服務,借助整村性、系統化、多維度的市場化運營,形成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鄉村業態,讓村莊發展具有生命力,并率先在數字鄉村、氣質鄉村、興旺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將鄉村帶進市場”的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三是要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利用好資源,發展好資源,為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找到突破口與發展點。本地資源即可由本村社利用發展,也可與外來投資者合作,帶動發展。勿低價甩賣資源,更不能破環資源,圖一時之利,斷發展之路。
四是要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充分整合、利用資源,讓農民變為股民,調動農民振興發展積極性,抱團走公司經營發展模式,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科學化、規模化、商業化的發展。
五是要加強農村道德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既要發展經濟,也要發展精神文明。農村精神文明化程度高了,經濟發展的更快;經濟發展好了也會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兩者相輔相成,是硬件與軟件的關系,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六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自媒體等傳播平臺,在鄉村振興發展的道路上,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大更高更廣的舞臺,助力鄉村振興,把路走的更遠。
七是易地搬遷、舊村改造等新建村社行為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以人為本,不可一刀切。新建村社一定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進行,不可操之過急,還要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
總之,鄉村振興要以“現代農業立村、借力發展、特色競爭”為發展振興戰略。現代農業立村就是要加快現代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強化現代農業技術支撐,形成現代農業產業群,新式“多媒體”農業,壯大農業經濟實力。借力發展就是加大開放力度,借助外部力量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特色競爭,就是利用鄉村自身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來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經濟,包括特色鄉村,不搞同質競爭。農村很多農產品都是全國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可把重點放在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上,實施“名牌戰略”,爭取山窩里飛出更多“金鳳凰”。還可以發展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生態游、文化游、農家樂,把點連成線,線連成網,旅游景點像一顆顆珍珠一樣串起來。讓人們享受綠水青山,吃上健康綠色食品,住在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鄉村。
作者:姚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