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不僅是每個家庭面臨的問題,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環。近年來,我國養老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共有養老機構和設施17.77萬個,養老服務床位754.6萬張;今年,全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將上調5%,實現自2005年以來的“十六連漲”;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逾9.6億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迅速、日趨完善,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農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讓種了一輩子田的農民也能按月領取養老錢,堪稱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
即便如此,如今我國的養老機構仍然難以滿足社會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其次我國是個重視人情的國家,老年人更愿意呆在熟悉的環境中,有著多年鄰里社交的圈子,和自己的生活習慣,因此,他們不愿意被安排到養老院生活。以往的小區基礎設施差,老年人活動安全難以保障,而年輕人每天工作上班,無法時時伴隨在老人身邊。如今,社區養老服務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重視,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養老以居家為基礎,由社區承擔養老托老的工作,以機構為支撐,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推行“線上+線下”的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方式。
這種高科技賦能智慧養老,重塑了養老的形式,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養老事業的格局。智慧養老主要依托于社區,面向居家老人、社區、機構,開發智能物聯網系統平臺,連接醫療服務、運營商、服務商、個人和家庭,提供實時便捷的養老服務。智慧養老系統連接可穿戴設備,給老人配置智能腕帶終端,操作簡單,實時監測生命體征,出現險情立即啟動救援;系統聯網建立用戶檔案,記錄健康狀態,照料護理需求,醫療保健方案等信息,緊急醫療時快速調動資料進行針對性治療,不錯過搶救時間;通過平臺的管理和監控,關注失智老人的活動路線,防止丟失,了解老人疾病情況,提醒子女及時安排就醫和照護服務。
我國養老事業的新變化、新成就,集中體現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詮釋。從制定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到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映照著發展思路的轉變。當前,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保障老年人權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政策保障與行動。
養老新變化、新成就,是順勢而為、主動作為的結果。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為民生保障插上新翅膀,帶來養老心態改變,養老方案更為多元。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強化政策引導,成為智慧養老加速到來的“助推器”。去年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釋放出以數字化轉型擴大養老服務資源的政策導向,各地出臺的養老服務規劃也對智慧養老給予了有力的資金、政策支持。積極擁抱新技術打開的寬廣舞臺,讓養老方式更加多元多樣,就能為市場提供品類更多、品質更好、品牌更優的有效供給。
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不斷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我們就一定能為老年人帶來更好更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