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數字鄉村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新動力。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著悠久的農業發展歷史。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重大問題,面臨著質量效益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多重挑戰。傳統農業生產過度依賴化肥和農藥,導致資源擴張、能源消耗、環境壓力不斷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經常發生,農業生產規模小、管理方式落后,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農業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薄弱,人口紅利不斷下降,資源供需矛盾凸顯。事實證明,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找到新突破口。而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了數字經濟,促進了新型業態的發展壯大,引領了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智慧農業正在推動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的浪潮,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之路,是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以生產智慧化為核心促進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中的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完全靠經驗憑感覺。而智慧農業通過“3S”技術、物聯網、多源遙感設備、智能監控錄像設備和智能報警系統監測農產品生產環境和生長狀況,以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科學化生產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比如: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澆多少水?溫度、濕度、光照怎么供給?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定時定量“精準”為農民把關。大型農場施肥滅蟲,無人機能適應各種作業環境,每小時可完成60畝~80畝的農藥噴灑,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實現生產智慧化,需要加強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機械設備提檔升級。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建設統籌兼顧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種功能的水利工程,實現節水灌溉、綠色灌溉、數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現狀,推進通風、采陽、溫控、清理垃圾以及餌料投喂自動化建設,建立全封閉式現代化種養殖舍棚。加強農機設備購置補貼政策,鼓勵農民積極使用現代化農機設備,實現精準化、智能化、科學化遠程控制農業生產。
二、以加工智慧化為標志衡量農業發展。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農業強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是一個重要標志。美國農業人口只占全國人口的2%,從事加工流通服務等行業的人口卻占全國人口的20%,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85%,我國只有60%。自主創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技術裝備過度依賴進口,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瓶頸制約。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智能設備逐漸走進農業加工產業,為精深加工加大馬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推動高等學校設立農產品加工裝備相關專業,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裝備研發能力。深入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加快新型非熱加工、新型殺菌、高效分離、節能干燥等技術升級,攻克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提高加工關鍵裝備國產化水平。圍繞烘干儲藏、冷鏈物流、副產物綜合利用等薄弱環節,加快農產品加工及產業發展的智慧化水平,保證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在消費時的鮮活度。
三、以管理智慧化為依據決策農業發展。在生產環境管理方面,對農業環境監控點進行不間斷的實時監控、可視化管理和集中展示,掌握生態環境情況,實現異常預警,降低生產風險。在精準農業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精確、可控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時監測農作物長勢,精準控制灌溉和施肥,預估農產品產量,精細化管理每個基地的投入和產出,實現生產效率的精細化分析,減少人工成本。在農產品安全管理方面,打通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的業務信息流,實現集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各環節的精細化管控。應用區塊鏈技術全程記錄農產品的生產、運輸、加工和儲藏等過程,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難以篡改性、不可偽造性、透明性,從而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度,促進農產品品牌向縱深發展,拓展市場空間。在調節供需方面,利用多智能終端,進行實時監測、實時傳輸、實時分析,為用戶制定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智慧農業作為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有效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其中,區塊鏈+農業大數據是未來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全區要加快推進“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農產品營銷電商化、農業管理服務網絡化、信息進村入戶常態化,努力為農業農村發展插上“互聯網+”翅膀,推動我區農業農村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