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依據促進新型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共同發展的要求,堅決摒棄傳統體制弊端,以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為主要前提,細化城鄉專業分工,強化城鄉功能連接,加快探索并形成城鄉互補、工農互促、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以鄉村振興為手段緩解當前城鄉二元體制機制矛盾,并逐步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本文立足鄉村振興角度,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景為基礎,深入剖析現階段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穩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措施。
鄉村振興是使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均能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福利,有計劃地穩步提升農村人民上崗率,確保該區域人民收入得到提升,進而幫助農村居民達到安居樂業、福泰民安的總體目標。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一步拉大了鄉村與城市的差距,以鄉村振興為背景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調整和把控城鄉發展之間的平衡性,更好地推動城鄉發展[1]。因此,充分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穩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景
當今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改革開放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其發展數量及質量皆獲得空前進步。我國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城市建設總量已達657個,其中副省級城市15個、直轄市4個,地級市278個,縣級市360個、建制鎮數量總計20 883個。2017年,我國城鎮化率則高達58.52%。雖然我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張,但是大多數農村一直處于緩慢發展階段,部分地域產生停滯或倒退現象,城鄉二元結構愈發突出,導致現階段城鄉發展存在嚴重失衡現象。此外,在城鄉發展逐步不平衡的前提下,致使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尋找就業機會,造成我國大多數農村出現“空殼村”“空巢村”及“空心村”等現象[2]。目前,我國200萬個村莊正在逐步消失,其中甚至包括眾多具有傳統文化的古村落。在新時代、新經濟環境下,農村區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三農”工作(即農業、農村、農民)逐漸轉變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針對當前城鄉二元結構急需調整的困境,城鎮化進程中該如何安置農民等重要問題,黨中央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新時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原則和方針,強調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指明了方向。
2 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依據
2.1 城鄉基礎扎實,加速發展現代化農業
現代化農業是指把農業建立在現代學技術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農業,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組織、管理農業,把落后的傳統農業逐步改造具有高度生產力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的過程。其主要內容為運用先進的、科學的農業生產方法,如應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模式,以集約化經營為主,確保提升農作物產量及作業效率。進入新時代,中國現代化農業面臨諸多壓力及挑戰,尤其是城鄉之間差距逐漸拉大,導致城鄉發展失衡,嚴重阻礙城鄉融合發展。因此,我國應積極引入新型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各級政府應響應黨中央號召,多措并舉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近年來,經過不斷努力,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群眾收入逐年攀升,為我國城鄉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反哺有余,迅速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
城市現代化主要是指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浪潮中,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信息化、市場化及工業化隨之得以不斷發展。與此同時,其產業結構也緊跟時代潮流,持續更新換代,從而促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另外,城市現代化的迅速發展,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創造了極為雄厚的基礎,有效推動了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雖然主體需求各有不同,但是其目標是一致的,即早日實現。
3 鄉村振興戰略下穩妥推進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
3.1 建立完善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及政策導向
現階段,我國仍未完全拆除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的藩籬,尚未有效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有效機制。針對此問題,政府要充分運用其引導作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地位,更好地利用職能,建立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及政策導向。例如,樹立城鄉一盤棋的思想意識,深化改革力度,并大力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為城鄉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氛圍;同時,要以中心鎮、中心村、產業園區為城鄉主要銜接點,強化農村設施及服務網絡的建設工作。
3.2 合理制定發展規劃,積極引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各級政府要充分結合各區域實際,因地制宜,考慮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及具體實施方案,并深化聯結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科學、合理地部署重大計劃、重大工程、重大行動,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此外,編制、實施鄉村振興具體規劃時,要注重考慮主體功能區,并充分發揮規劃對于統籌城鄉發展空間的引導作用,更好地引領城鄉實現有效融合。另外,各級政府應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建立城鄉融合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充分結合創新創業、人才基地等建設,完善農村地區人力資源保障體制。
3.3 加強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
如何有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要充分發揮城市企業、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為農村企業及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要有機結合城鄉為一體,以建設互動融合的產業體系為首要任務,努力開創產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3.4 重點做好十項工程建設
一是全面踐行鄉村規劃提升工作。綜合多項規劃,全方位服務于鄉村發展規劃,重點對管轄范圍內的產業布局、空間形態、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及公共服務等內容進行系統、整體地規劃設計。二是推進鄉村特色鄉鎮建設。充分采用特色“鄉鎮+農業園區”(景區、產業園)的特殊方式,大力推進功能復合、產業聚集、以城帶村的特色鄉鎮工程建設。三是完善保護修復生態農業相關工程。各級政府要加大力度開展以理水、護林、整田、改院等為主體的生態農業保護修復工作,形成預期的院在林中、林在田中的新型鄉村集聚體系。四是大規模開展大地景觀再造工程,主要以土地綜合治理為前提,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的大地景觀再造工程,全方位推進高標準農田、鄉村增綠、提升城鄉風貌、特色鄉鎮建設。五是加大力度整治鄉村人居環境。例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百鎮千村”景觀建設活動,努力提高我國農村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水平,使農村真正走向園林式道路。六是打造特色農業品牌。盡全力開展鄉村農產品品牌創建、品牌輸出和品牌宣傳營銷三方面工作,打造農業品牌的設計之城、農產品集散之都。七是深化鄉村建設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力度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引導城市創業創新團隊及社會投資企業落戶鄉村,并與鄉村集體經濟加強合作。八是切實推動農民增收。通過政策制定等方式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及轉移性收入等。九是科學、合理地推進鄉村文化現代化建設。要大力提升鄉村居民的綜合素養,積極營造文明鄉村氛圍,拓展公共文化供給渠道,強化鄉村文化隊伍建設,提高職業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十是有效發展并治理城鄉社區。致力于社區服務建設,建立健全社區治理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社區的治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3.5 積極推動鄉村重點改革工作
第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升產業鏈、延長價值鏈為主體內容,完善農業產業相關體制;以拓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為主導,建立農業生產體系;以充分擴展土地適度規模為基礎,健全農業經營體系;以優化資源組合為依據,重組農業經濟體系。第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級政府主動作為,大力推動鄉村土地改革制度,深化鄉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進一步完善其集體產權交易服務體系。第三,深化鄉村金融服務綜合改革。大力推進鄉村金融組織結構、產品體制、服務意識及信用體系的建設工作。第四,深化鄉村農產品服務、生產、供給體制改革。加大新產業、新業態等領域的資金、資源投入,強化與社會各界的聯合,努力創建涉農領域資源優化組合投資體,實現共同作為,推動區域開發,為鄉村居民創建新的增收門路。第五,深化鄉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逐漸打造“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管理組織體系,積極創建以現代農業為主體的新型管理體制,努力推動以各級政府及主體功能區為重要組織的經濟發展工作。
4 結語
城鄉融合是我國走現代化道路的必然發展趨勢。城鄉發展的有機聯系及相互促進,促使城鄉形成互補式發展格局,實現了產業、空間、文化的“三融合”。另外,城市的文化、商業及人才順應時代發展,集約成全新的發展動力,進駐農村地區,達到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逐漸覆蓋農村的預期目標,有利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
作者: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