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目的(意義):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出言獻策。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圍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立足市情農情,堅持長短結合、目標導向、問題導向, 深入系統研究我市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發揮助推作用。
在20xx年5月17日經XX村村支部書記配合,由XXX帶領調研團隊進行了關于XX村鄉村振興戰略的調研。經濟管理學院調研團隊分別就拓展農村就業渠道、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健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等對我市XX區XX村進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XX村發展理念和指導思想
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習總書記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講話為綱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同時,依據XX村的具體指導思路:步步為營,年年有成,一步一個腳印,穩扎實干。依據本村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壯大當地經濟。在調研中,XX村李書記指出:要實現鄉村振興,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人。要狠抓人的思想問題,從思想上轉變學習態度。提出:作為村干部,要有遠大的見識,長遠的目光,不能局限于當下。村委會要公正、公平、公開,經得起國家的考驗,經得起人民的檢驗,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在精神建設方面,XX村主要原則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民眾。主要在村道、圍墻、路牌上寫有各種宣傳標語,社會價值觀榮辱觀等,在潛移默化中教人育人、樹德立德。在文明建設方面,對待傳統文化,主要提出了三個要求:樹德、行善、盡孝。村風以行善盡孝為主,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注重鄉村原貌以及老物件的保留,注重鄉愁的保留,留住舊的記憶。同時,李書記特別強調了村民的信仰問題:提出信仰的力量是源源不斷的。在發展的方面,要求不僅要富而且要正,既要走富路,也要走正路。
二、拓寬農民產業發展現狀調查
我們通過對XX村的農民就業狀況進行調查了解,經李書記介紹,XX村產業鏈有蘋果產業,農業,勞務產業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旅游業,其中,蘋果產業占地4700畝,人均收入一萬多元,勞務產業工人日薪600元,并就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做出以下幾點介紹:
1、蘋果產業防災害能力差,投資大,建設慢,今年由于自然災害導致蘋果產業受損嚴重,但是,農業大有可為,它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中國有五億多農民,他們對土地的依賴性極強,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又指出,農業為根本,但是當農業收入受損時,勞務產業就尤為重要,XX村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傳承傳統的工匠精神。旅游業目前尚處于建設階段,李書記帶領我們參觀了建設完成的XX村鄉村記憶園,分別有在六七十年代隴東地區居住的家庭園,集體園(農業合作社),生態園,民族園以及明朝陜西移民過來的海山寺。并介紹了雨水池的循環利用,公墓區的對內開放,規劃中的環山公路以及共享單車的引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觀看黃土高原的民土風情,同時又介紹了海山寺的選址的原因,是由于一對白鶴在原址停留時間較長,故選在這里。海山寺建設形狀如展翅的雄鷹以及雄偉的寶座,土柱又像一艘航帆,象征著一帆風順。坐落的山脈疑似龍形,寓意為臥虎藏龍。
2、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農村內部轉移,就是從農業生產領域游離出來的勞動力向工商業等非農業產業轉移。首先,要繼續大力發展鄉鎮民營企業。從目前我國農村資源狀況和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潛力看,鄉鎮民營企業仍然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潛力所在。XX村李書記指出,發展壯大地方經濟,要依托隴東地區民俗文化傳統,把群眾帶到富路上,并且要帶到正路上,傳授知識,要走正道,要明白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把握好度,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產業。
三、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現狀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加快推進我市城鄉統籌發展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通過對XX村調查了解,公共廁所建設已經全部完成,XX村公廁革命很成功,并建設有老年園(老年活動廣場),籃球場,村級停車場,櫻花街道以及XX社區學習中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結合慶陽市的政策模式和經驗,對比分析我市實際,就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工作提出如下調研報告:
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充分調動民企投資農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資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現代的管理理念,特別是在污水處理凈化、垃圾處理利用、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充分發揮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導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當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排頭兵。大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好城市與農村協同發展的通道,保護好農村特有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以實現國家引導、企業投資、群眾受益的最終目標。
四、健全農村一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現狀
通過對農村一三產業發展現狀,特別是互聯網+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物流銷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調研,李書記指出,健全農村一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這是提高農業產業素質的必然要求, 也是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有效舉措。近些年,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很快,但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特別是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進口農產品對國內農業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必須從農業產業體系整體謀劃,著眼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建設,推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產強、三產活,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和整體競爭力, 讓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利益。毛院長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產業集群,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注重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到農業產業中來,借鑒工業等領域的成功范式,加快發展訂單直銷、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經營組織方式變革。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等現代特色產業,拓展農業的內涵、外延和發展領域。